概述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供热系统向着大型化、多热源方向发展。很多城市热网规模已经超过千万甚至达到一亿多平方米,形成了多个热源联网的格局。对于多热源的热网,进行合理的调度,确定优化的运行方式尤为重要。 热网调度是为了保证热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热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该系统可实现从热源到管网再到换热站的实时生产数据的监控管理,直观、高效地调整各种参数,准确、及时地处置供热事故,科学分析各种历史数据,制定佳的调度方案和生产运行计划,从而达到科学调度、节能增效、减少事故的效果。 |
业务架构![]()
智能热网调度系统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基础业务的应用,第二个是智能调度应用。基础业务的应用是比较单一的业务处理,智能调度应用是结合热网的状况和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的汇总而进行的综合调度处理。
|
基础业务应用 在基础业务应用层面,主要都是围绕热源、热网、换热站和热用户展开的,包括热源的监控、管网的监控、换热站的监控;与热用户相关的包括收费管理、客户服务、智能卡预付费、热计量与测温管理。 热源与换热站都有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日常缺陷处理和巡检管理。 在热源、换热站及收费大厅等重要地点安装摄像设备,将实时影像传输到调度中心,进行安防监控,实现无人值守。 地理信息,作为一种直观的、简洁的表现方法,展现热源、热网、换热站与热用户的位置及相关信息。 上述的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构成热力公司的基础应用层面,一般都有独立的应用系统,可能由不同的开发商实施完成。 智能调度应用 智能调度应用,作为综合性的应用层面,完成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热网系统运行工况的监控,主要指综合性的运行状况、热源状况、各换热站的运行状况等,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查询功能,为调度指挥提供实时基础数据依据。 二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包括能耗的分析、节能分析及成本分析。通过对供热数据的进一步的筛选、统计、分析、对比等,整体了解各能源介质的消耗情况、节能指标完成情况。依据系统处理后的数据指标进行考核,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帮助公司领导层进行决策支持,并依据这些数据制定新的节能指标或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依据。 三是调度与控制,依据运行工况、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完成能耗的预测;并依据控制策略和热网平衡分析,形成调度指令并进行调度。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进行应急指挥处理。 其他方面,主要是针对生产运行人员的行为管理,包括班组设定、排班管理、值班日志的记录与处理等。 智能调度的另外一层应用是针对各个基础业务系统,可以进行各个业务层面数据的综合查询分析,以辅助进行生产运行管理。 |
网络架构![]()
智能热网调度系统主要由四层结构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一体化的数据采集、计量分析和实时控制系统,主要组成为仪器仪表设备和现场PLC控制器。 网络层能够通过各种网络系统(ADSL、GPRS、3G、4G、光纤等),将换热站及热用户的实时数据传输到调度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将控制指令下达到现场控制器,执行控制调节指令。 平台层负责接收各现场监控设备发来的数据,将实时运行参数存储在数据中,为后续的管理、分析、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报警、报表打印,向各现场设备发出调度控制指令,为供热过程如热源负荷分配、热网平衡与分析等提供决策依据。 应用层为运行人员的直接使用层面,实时对上传数据进行连续动态分析,并可以依据分析结果下达调节指令。 |
方案应用与价值 智能热网调度系统作为集实时监控、运行调度、供热设备设施管理和应急指挥为一体的综合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从能源的存储、转换、输配、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实现灵活可靠的过程监控,达到均匀调节流量、消除冷热不均的目标,保证用户的用能舒适度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可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实际用能数据,量化管理,掌握各类负荷的实际耗能量,从而将原有的经验式宏观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式数字管理模式。通过该系统,管理部门可以做到“掌握情况、摸清规律、系统诊断、合理用能”,大大提升管理水平。 |